新闻投稿邮箱: 443709376@qq.com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热线电话: 010-87156859
公告

当前位置:首页 »专题专访 >  »留取丹心 精神长存——重访一级英模邵林刚生前战斗过的地方

留取丹心 精神长存——重访一级英模邵林刚生前战斗过的地方

2018-02-12 10:46:44 来源:中国警察论坛 作者: 点击:

43.jpg

2017/08/16 10:13

前言

    2003年11月,邵林刚调入盘州市司法局旧营司法所,2005年担任所长。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0多年来,邵林刚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95%以上,化解可能“民转刑”案件20余起,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乡”,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。在得知身患癌症的7年里,他仍然坚守岗位。2017年8月16日10时13分,邵林刚终因积劳成疾,医治无效去世,年仅51岁。这14年间,邵林刚获得各级表彰25次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模范司法所长”、“全省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”,所在司法所获表彰8次。为表彰先进,弘扬正气,近期,司法部决定追授邵林刚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称号。

    日前,记者来到邵林刚生前工作过的地方,和他的妻子、朋友、帮扶对象一起,追忆英模的过往,寻找其中的感人故事,还原一个司法英模的形象。

花和凤:“可我偏偏喜欢这个傻瓜”

   “可我偏偏喜欢这个傻瓜”

  “林刚这个人啊,就是个大傻瓜。可是呢,谁叫我偏偏喜欢这个傻瓜。”

44.jpg

花和凤在收整邵林刚身前住过的房间

    怎么会不傻呢?很多老百姓明明和邵林刚非亲非故,可只要找到他,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们。大到给人调解纠纷、维权索赔,小到办理身份证、帮孩子找学校,邵林刚从没推辞过。花和凤,是邵林刚的妻子。失去丈夫的悲痛,还有自身患尿毒症后的长期用药,让她变得神情憔悴。说起邵林刚,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掉落,回忆中有辛酸,但更多的是骄傲,有这样一个“傻瓜”丈夫的骄傲。

   “林刚,你要帮人,也总得看看人吧。”“老百姓没有门路,实在没办法才会找到我,能帮就尽量帮一下吧。”每次花和凤有了怨气,邵林刚总会笑嘻嘻地给妻子解释。看着丈夫“傻傻”的笑容,花和凤每次都忍不住软下心来。

    怎么会不傻呢?也记不得多少次,说好要回来吃饭的,等到饭都凉了,也不见人来。打电话过去,要么去村里调解纠纷了,要么在办公室加班。就算是回来早了,也难得吃一顿安稳饭。电话一响,丈夫随便刨几口饭,便又离家而去。

   “这些年,林刚的肠胃一直不好。他吃的饭,要用高压锅压得很软,才能勉强能咽下去。”花和凤说,可在老百姓家吃饭时,邵林刚总会假意吃上几口,为的是不伤主人脸面,回到家后,自己还得重新热饭给丈夫吃。

    怎么会不傻呢?邵林刚帮别人调解纠纷、维权索赔,可以说是轻而易举。可轮到了自己,却“傻傻的”不去争取。“有一次,他被别人开摩托车撞了,检查花了几百元,却没要人家赔一分钱。”花和凤说,后来自己问他为什么,他就笑着说那家人家庭条件不好,自己也伤得不重,就算了吧。

    怎么会不傻呢?邵林刚检查出患舌癌,花和凤劝他请假休息,可邵林刚却说:“我现在这个样子,要真休息了,反而更难过。有着工作,就不会痛了。”花和凤说,再后来,病情恶化了做化疗,丈夫再痛也从来没哼过,还说:“怕吓着你了。”

    可是,花和凤偏偏喜欢这样一个“傻瓜”。“他太体谅别人,就从没想到过自己。”回忆中,她想起自己初识丈夫时的欣喜、想起结婚后自己和丈夫蜗居在一间30来平方米简陋办公室的日子、想起月亮下两人在地里割稻子的汗水和笑语、想起了丈夫生病后流露出的不舍……

“他是一个好人,有这么好的一个丈夫,我感到光荣。”花和凤说。

杨德万:“是叔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”

   “是叔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”

   “叔啊,真是比亲人还亲,是他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。”

45.jpg

杨德万在自家的花店扎花

    37岁的杨德万,是旧营乡海马珠村1组村民。他口中的“叔”,便是邵林刚。7年前,他因为交通肇事被判入狱。入狱两年后,因为表现良好,转为社区矫正回到旧营乡。

    对于那场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车祸,杨德万记忆犹新。车祸前,他刚从打工仔“转型”为包工头,还娶上了媳妇,美好的人生似乎才开个头。一场车祸,不但自己进了监狱,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。入狱没多久,妻子也与他离了婚。

   回到旧营乡的杨德万,除了妹妹给他的200元钱,身无一物。他还记得第一次到司法所报道时,接待他的正是邵林刚。当时的他,正处于人生的最低谷,亲友的冷漠,从监狱回到社会的无所适从,都让他心情低落。

   “现在想起,那个时候,叔就特别关心我。”杨德万说,第一次谈话,邵林刚问得特别细,家里还有哪些人、监狱里的情况、学了什么技能……谈谈说说间,自己不知不觉把心事一股脑倒了出来。这一聊,竟是3个多小时。

    半个月后,邵林刚再次打来电话:“小杨,你来我这里一趟。”这次见面,是在邵林刚家中。坐定后,邵林刚才告诉杨德万,愿不愿意去做自己给他联系的几桩电工活路。“怎么不愿意?我连饭都快吃不起了。”杨德万回忆,当时一直找不到事做,眼看着就要揭不开锅了。这些窘境,可能都落在了叔的眼里。

   “可我跟叔非亲非故,也从没和他说过啊。”杨德万说,那是自己出狱后,第一次感受到亲人的温暖。“从那天起,我就改喊他叔了。”

    生活虽然安定下来,可作为社区矫正人员,杨德万必须参加义务劳动。一旦抛头露面,难免有人指指点点,更少不了受人白眼。年轻气盛的他,数度萌发了回监狱去的念头。可话一出口,邵林刚便“骂”他:“你凭劳动改造,有什么丢脸的!这点委屈都受不了,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?”

    一天下班,邵林刚喊住杨德万:“我去村里调解纠纷,你也跟着去。”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,可看到叔这么信任自己,他还是顺从地坐上了摩托车。

    半个多小时后,摩托车在一处人家门口停下。接下来的路,车上不去,必须靠走了。杨德万还清楚地记得,当时已是晚上7点过,天色很暗,路的一侧就是悬崖。两个人打着手电筒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。

    一路上,邵林刚和杨德万讲起了自己的工作,讲起了在生活中遇到事情,怎么用法律手段去解决,也问杨德万现在有什么困难、以后有什么打算。在这条似乎看不见尽头的小道上,叔侄俩渐渐敞开了心扉,从开始的邵林刚一个人说,到最后的无话不谈。“安心改造,以后你还有更好的生活。”邵林刚鼓励道。

    两个小时后,两人来到了目的地八道河村。当天的调解,非常顺利。在这里,杨德万见到了叔是怎么工作的,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叔的敬重。这种敬重,来源于叔发自内心对工作的热爱,还有春风化雨般的人格魅力。

    再次回到家中,已是次日凌晨2点,这一次的经历,杨德万毕生难忘。

得知邵林刚身患绝症后,杨德万找上门去,叔依然是和熙的笑容。叔告诉他:“没问题,我还能继续上班呢。”可杨德万分明看到,叔的脸颊,已经深深凹了进去,人已经瘦得像枯骨。“叔去医院检查时,已经走不动路了。”杨德万说,自己背着叔,感觉他的身子很轻,根本不像是成年人的体重。

再次得到邵林刚的消息时,已是阴阳两隔。

    如今的杨德万,在路边开起了花店和洗车场,还带人做电工活路。跟他做电工的,也都是社区矫正人员。他最大的心愿,便是把安置帮教基地建在自己这儿。他说,叔生前叮嘱过:“小杨啊,你要带个头,让更多像你一样的人,能够自食其力,重新开始新生活。”

刘朝斌:“苗子没有离开我们”

   “苗子没有离开我们”

   “我觉得,苗子从来没离开过我们。”

46.jpg

刘朝斌和“姑妈”朱昌琴在家门口合影

    刘朝斌是旧营乡五创办工作人员,55岁的他,与邵林刚相交已经有20多年了。平时大家玩得熟络,都亲切地称呼邵林刚“苗子”。对于邵林刚的去世,刘朝斌总有种不真实感,似乎他随时都会从旁边出来,再次和大家一起说笑。

    回想起来,邵林刚对自己的影响,恐怕早已经是潜移默化了。刘朝斌说:“我最佩服他两点:一是特别有亲和力,真心把老百姓当亲人;二是特别勤学,再难的工作到了他手里,都会变得举重若轻。”

   “在这边,没几个人不认识他的。老百姓有喊他叔的,喊他苗子、苗哥的,偏偏喊他职务的人,少之又少。”刘朝斌说,苗子人望高,干工作有办法,乡里有什么难调解的事,都会想到他。他也从来不会推却。每次只要苗子到场,大伙儿心里就有底了,再难的矛盾,都能化解掉。

   “跟他接触多,也被感染了不少。”刘朝斌告诉记者,让他印象最深的,是在脱贫攻坚中,自己包保的人家,一位叫朱昌琴的老人,家里养得有鸡,什么时候去都是臭气熏天,劝了很多次,都没有什么成效。刘朝斌就想“换成这种情况,苗子会怎么做?”这一琢磨,果然被他找出了办法。

    再去朱昌琴家时,刘朝斌不再是简单地说教,而是挽起袖子,帮忙老人收拾家里,和老人聊家常,说她爱听的话。老人开始主动和刘朝斌说话,而刘朝斌也改口喊老人“姑妈”,这一来二去,两个人亲得就像一家人。

   “到后来,我一去朱昌琴家里,她儿子就会喊‘妈快出来,你老表来了。’”刘朝斌笑着说,老人和她儿子也听进了他的意见,把鸡舍从家里挪到了屋外,每天家里都会打扫得干干净净。从这件事,自己悟出了一个道理,你跟老百姓关系近了,他们才会听你,若是说套话、打官腔,只能适得其反。

    还有一件事,也让刘朝斌印象深刻,便是邵林刚的勤学。“我以前当过老师,最早认识苗子的时候,他才是初中学历。”刘朝斌说,当时觉得自己怎么也比苗子强。可在工作中一打交道才发现,这个人不简单,做事有一套方法。别人都在喝酒打牌,可苗子却在不断自学,眼看着从初中升到函授中专,又从函授中专升到了大专。

   “身为他的好朋友,总不能太落后吧,苗子这是逼着我学啊。”刘朝斌说,自己后来也参加了函授学习,2002年拿到了大专学历。“现在想起来,我自己的不少进步,都和苗子脱不了关系。是他的精神,一直在鼓励着我。”

刘庭会:“寒冰也会被他捂化”

   “寒冰也会被他捂化”

    邵林刚离去的消息,刘庭会是从朋友圈得知的。

47.jpg

刘庭会正在收拾杂货店里的货物

   “邵所上个月还在和我说话,怎么就走了呢。”刘庭会觉得,这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,像邵林刚这样好人,怎么就得了绝症?那个每天都跑前跑后,为乡亲们调解纠纷的热心人,那个帮自己争取到赔偿,总是从容淡定的铁打汉子,怎么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去了?她还有太多的感谢没来得及说。

    “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,是邵所帮了我们。”刘庭会说。

    刘庭会,是旧营乡旧营村1组村民,五年前,还记得是一个赶场天,刘庭会背着荞麦走在路边时,一辆路过的农用车刹车失灵把她压倒。顷刻间天翻地覆,等她醒来时,已是躺在医院里。家人告诉她,如果不是抢救及时,几乎性命不保。“司机呢?”“司机交了5000块钱就走了。”

    刘庭会没想到,这一次的伤势,远比想象中严重。右腿因为挤压严重,差一点截肢,之后的3年,她都是拄着拐杖走,前前后后花了28万元医疗费,这笔钱,对于农村家庭来说,不亚于天文数字。

    肇事司机袁华虎,是邻村坪田村人,50多岁了,家境也很困难。刘庭会家人前前后后跑了无数次,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“没钱”。万般无奈下,丈夫李文华想起了邵林刚。“或许,邵所那里能有办法?”夫妻俩存了一丝希望。

    夫妻俩不知道的是,邵林刚此时已经检查出身患癌症,此时的他,因为多次化疗,日渐削瘦。可一接到请求,邵林刚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他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,把两家人喊到一起,讲事实、摆道理、说法律,分别做思想工作,最后,双方达成一致,袁华虎赔偿各项费用共计11万元。

    一场车祸、28万元治疗费、11万元赔偿,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。当时,刘庭会家正在修新房,本就已经借了不少钱,出事后,高额的医疗费更是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。袁华虎为了赔偿,远赴外地打工,又借了很多外债。了解到两家人的情况,协调完的邵林刚,并没有就此撒手不管,而是继续进行劝解。

    邵林刚的耐心劝解,逐渐融化了横亘在两家人之间的“冰山”。袁华虎陆陆续续付清了承诺的赔款,刘庭会夫妻也能体谅袁华虎的困难。有时候,丈夫李文华会劝说刘庭会:“不慌急着催钱嘛,缓一阵子,他家情况确实不好。”

   如今,刘庭会开起了杂货店,家境渐渐好转。对于邵林刚,一家人既钦佩、又敬重。“没有邵所,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日子。”提起往事,刘庭会哽咽不已,她说:“邵所这个人啊,就像一炉煤火,再冷的冰,都会被他捂化。”